新思維網(wǎng)絡
電話

新聞資訊

時刻保持對數(shù)字市場的敏銳及前瞻性

新聞資訊

抖音中的情感營銷:如何打動觀眾?

新聞來源:本站 發(fā)布時間:2025-07-25 13:49:29


導讀
“為什么我的產(chǎn)品視頻沒人點贊???”“明明投了錢做推廣,用戶卻只劃走不互動……”這是不是你的日常?在抖音這個“內容為王”的戰(zhàn)場,單純的“產(chǎn)品展示”早已過時。?? 用戶要的不是“冷冰冰的廣告”,而是“有溫度的故事”。從“賣貨”到“賣共鳴”,從“硬推廣”到“軟連接”,情感營銷正在成為品牌破圈的“核武器”!? 今天,我們就用“Z世代”的語言,拆解抖音情感營銷的底層邏輯,教你用“真心”換“流量”!


一、情感營銷的底層邏輯:用戶買的不是產(chǎn)品,是“情緒價值”??

1. 抖音的“情感算法”:共情即流量

抖音的推薦機制,本質是“情緒匹配”。?? 當你發(fā)布一條視頻,系統(tǒng)會通過用戶的“點贊、評論、分享”行為,判斷內容的“情緒濃度”(比如感動、治愈、憤怒),再推送給對這類情緒敏感的人群。核心原則:情緒越真實,流量越?jīng)坝俊?/p>

2. 代際差異:Z世代要的是“被看見”

95后、00后用戶,早已過了“為品牌買單”的階段。?? 他們更愿意為“與自己價值觀契合”的內容付費。例如,某國產(chǎn)美妝品牌通過“支持國貨”的情感敘事,單條視頻帶貨超50萬,評論區(qū)全是“國貨之光,必須支持”的共鳴。

3. 場景化共鳴:把產(chǎn)品“種進生活”

用戶不會記住“產(chǎn)品功能”,但會記住“使用場景”。?? 例如,某家居品牌不講“沙發(fā)多舒服”,而是拍“獨居女孩下班回家,癱在沙發(fā)上擼貓”的治愈畫面,播放量破千萬,評論區(qū)全是“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”。


二、情感營銷的3大黃金公式??

2023121304.png

1. 真實感:拒絕“劇本感”,擁抱“不完美”

用戶對“過度包裝”的內容免疫,但會被“真實瑕疵”打動。?? 例如,某母嬰品牌拍“新手媽媽手忙腳亂哄娃”的視頻,沒有濾鏡、沒有臺詞,只有真實的崩潰與治愈,評論區(qū)全是“同款媽媽,抱團取暖”的互動。

2. 沖突感:用“反差”制造記憶點

“平淡如水”的內容沒人看,“意料之外”的轉折才能引發(fā)討論。?? 例如,某寵物賬號拍“兇巴巴的流浪貓,被收養(yǎng)后變成粘人精”的對比視頻,播放量超2000萬,話題#反差萌貓咪 登上熱搜。

3. 參與感:讓用戶“成為故事的一部分”

情感營銷的最高境界,是讓用戶從“旁觀者”變成“參與者”。?? 例如,某運動品牌發(fā)起“#我的逆襲故事”挑戰(zhàn)賽,邀請用戶分享“從自卑到自信”的轉變,最終收到10萬+UGC內容,品牌曝光量暴漲10倍。


三、避坑指南:這些情感雷區(qū)千萬別踩?

1. 過度煽情:眼淚≠共鳴

強行賣慘(比如“不買就是沒愛心”)只會讓用戶反感。?? 正確姿勢:用“細節(jié)”代替“口號”(比如拍老人收到禮物時顫抖的雙手,而不是直接說“請獻愛心”)。

2. 價值觀錯位:別踩用戶紅線

情感營銷必須與品牌調性、用戶價值觀一致。?? 例如,某快消品牌曾用“女性身材焦慮”做營銷,結果被網(wǎng)友罵上熱搜,直接翻車。

3. 忽視后續(xù)互動:情感需要“持續(xù)升溫”

用戶被感動后,需要“出口”表達情緒。?? 例如,某品牌在視頻評論區(qū)發(fā)起“你的故事,我來傾聽”活動,安排專人回復每條評論,用戶粘性大幅提升。


結語:

情感營銷不是“哭一哭、笑一笑”的表面功夫,而是“用真心換真心”的長期主義。?? 從真實場景到用戶參與,從避免雷區(qū)到持續(xù)互動,每一步都需要“洞察力+共情力”的雙重加持。